“最近忙吗?”
“都快忙死了!”、“还行、挺忙的”、“不忙、最近在家呆着,没上班!”
这是我们每个人见面问候最常见的方式。
忙—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用的最频繁的词汇。过去大家见面问候“吃了没有?”现在养成习惯问“忙吗”,如果别人问你忙否,大家都会说“忙”,说不忙,你都不好意思。似乎,不说忙就没有成就感,不说忙就没有地位,生怕人家说你“闲死了”。
忙的结构为:心-亡。
一个人太忙了,会让自己的心静不下来,心都死了,还能忙什么!
由于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担负了很多的角色,而每个人的精力却是十分有限的。扮演的角色越多,角色分配的注意力和角色精力支配就会越差。因此,常常出现顾此失彼,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冲突也就很常见。
回顾我们身边的人们,每个人每天都忙于工作、家庭、事业、人际关系和爱情。有的人能够应对自如,处理各种角色关系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却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到头来却看不到成绩和效率。最后还是搞得每天身心疲惫,家庭不合,事业不顺,生活一团糟,活得很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现实中,很多的企业和组织都是喜欢那些看上去比较忙的人,比如说,喜欢成员加班,喜欢成员下班后还在为组织的事情忙碌。企业老板和管理者对那些整天是在忙公司的事情的成员,会很主观地在情感上认为他们很负责。包括我们从小就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这样的教育,让我们在工作中,在上级面前要勤快点,要会来事,不要让人看上去你很闲,就是你的工作做完了,也不要显得你很清闲。这就是我们以忙来表示负责任的最常见的现象。
在我们的教育中,勤劳是美德,忙工作就是勤劳的表现,就是对自己,对公司负责的表现。但是,这里面就带有很多的情感上的掩饰。我以前在的一个大公司的销售部门,存在非常严重的以忙来表示负责任的现象。公司虽然是5点下班,但基本上行没有人会在下班后就回家,通常要到7点以后,甚至有的到10点才回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板不走,成员就都不好意思走。最后养成了这样的风气,真正上班的时候在外面玩,打麻将,快到5点回到公司,然后装模作样的工作,大部分人都在听音乐,浏览网络,和同事聊天,就算很多做销售统计的工作,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上班的时间也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当然还有些内部成员表现更恶劣的做法,就是本来在正常上班期内可以完成的非要加班,赚取加班费。当然销售人员是不存在加班费的。对于这种现象,我想很多读者都会身同感受,仿佛就在说自己单位的现象一样。
如果以忙来表示对公司的忠诚,对公司负责任,是对责任的最大的扭曲和侮辱。当管理者过度的从情感上偏好和认同用“忙”这种方式表达的负责的话,就会导致那些讲究时间效率、讲究工作方法、尊重自己的休息和家庭的成员对公司的不满。进而对公司的这种做法不屑,对责任反感,采取消极的做事表现,如上述的加班。
其实我们可以从中国汉字发音相同的三个Mang字找到答案,这三个汉字的结构和含义就可以告诉我们答案。这三个字分别是:忙、盲、茫。发音一样,但意义和影响层次完全不一样。
首先看看忙字,现在我们都可以思考一下当下的自己是否很忙?如果真的很忙?那么请回答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究竟在忙什么?
我是在忙行为还是忙结果?
我是身体忙还是心忙?
我每天这么忙是装样子给老板看,还是老是以“忙”为借口?

忙---心亡也
假如我们工作真的很忙碌,要不就是工作效率方面不够好,要不就是没有计划好每天的安排,要不就是没有好的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每天都是救火状态,要不真的是工作严重超负荷时间不够用,身上扮演的角色任务过于繁重,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导致不同的冲突。
因为忙,可能会导致我们工作的忙乱安排,甚至会有点手忙脚乱的态势。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管理就需要考虑每天合理的工作计划、流程和工作效率。这个也侧面反映了我们进入这个角色还没有做到非常到位,没有做到完全能够把握现有的职务角色,需要提升自己对现有的角色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盲--- 目亡也
盲,目盲,看不见工作的方向,看不见工作的条理,就会显得很盲目。当我们很盲目做事就会没有重点之分、没主次之分,没有轻重缓急,更没有计划和自我判断的的思路。在管理上面非常盲从,无从谈起自己的主见。这些因素就会导致我们在责任上面的问题。
茫---水草亡
茫的文字结构“水草亡”,茫代表迷茫和茫然,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忙和盲的状态,这就很容易导致自我迷茫和迷失,工作和生活缺乏或者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
太迷茫就意味着没有确立自我规划的目标,缺乏对未来的事业和发展思考以及长期规划。
对于盲和茫,我不再做进一步解释,我相信读者能够有一定的启发。
人若是太忙了,就静不下心来思考自己所处的角色分配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注意力,也就无法理顺思路;
越是忙,就会导致越盲目,无法做出合理计划和近期规划;
越是盲,就会越迷茫…
在分析我们为人处事责任之前,让我们自己在内心中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我还在为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干了什么而烦恼吗?
我还在为自己做事情不知道主次重点而自责吗?
我还在为自己做事没有效果和效率而伤心吗?
我还在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没有成功或没有成就而懊丧吗?
我还在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而领导却没有重视自己感到自鸣不公吗?
我还在为自己不去做事而故意找借口吗?
。。。。。。
忙和做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忙和做事都是满足需求
忙和做事都是满足我们每个人不同需求的层次。有什么样的需求层次,就会有什么样责任层次的表现和为人事处事的表现风格。这种现象,这对我们管理责任会有很好的启发!
其实,我们的一切的忙和做事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
马斯洛在他的《动机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生理需求,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层次,人对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包括食物、保暖、睡眠和性等需求;
第二,安全需求,当人获得了生存需求后,就会产生免于恐惧的安全需求,如生命安全、财产、财富、职业、心理因素等需求;
第三,归属和情爱的社交需求,如与他人交往,关心他人以及被他人关心,爱和被爱,成立家庭,融入组织或集体的归属感等需要;
第四,尊重需求,如希望自重,获取他人的尊重和赞美的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要是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求。
马斯洛的经典需求金字塔五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有五种境界的需求层级问题。
通过对需求层次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上文提到的以忙来表现对公司负责的事例,就是处在对职业的安全需求的层次的表现。人的需求既然有五种层次,那么我们人的责任和做事是否存在不同的层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